99%的自闭症家长会走进误区

当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无助和痛苦,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日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家长朋友们往往会操之过急,反而陷入一些自闭症干预的误区!

当怀疑孩子被为自闭症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无助和痛苦,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日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家长朋友们往往会操之过急,反而陷入一些自闭症干预的误区!



误区一

纠结于诊断结果--- 耽误了孩子最佳康复训练期

        近半的家庭会花超过一年时间对孩子进行反复诊断,因为接受诊断结果是一件需要极大心理承受力的事情。一家医院诊断有问题家长不甘心,换家医院诊断没有问题家长又不放心,就在这种反复纠结之中错过了康复的关键期。

        同时很多家庭成员的意见不统一也会耽误孩子的康复期,自闭症是一类谱系障碍的统称,谱系之内表现各不相同。很多人就纠结于语言,认为自闭症就是不说话,但是谱系中也有说个不停的。所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是否有社交障碍,是否兴趣狭窄,是否有刻板行为,当然是否是最典型的自闭症特征语言障碍。对于自闭症的诊断都是通过经验判断,看以上四项占了多少,每项的严重程度来进行综合判断。占了一项就属于这个谱系的问题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在纠结于自闭症的表现、自闭症的原因,认为必须所有特点都占了孩子才是自闭症,拿着网上找来的特征来回比对,认为只要有一点对不上孩子就不是自闭症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有的甚至在来咨询的时候辩论了起来,找出各种细枝末节的点,希望我们的专家说他们家孩子不是自闭症,但是客观事实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某些人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试想家长都能发现孩子不对劲,开始怀疑,开始在网上找答案了,作为专业诊断的大夫以及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能发现不了问题吗。调整不好心态只能最后耽误孩子。


Q

误区二 认为孩子只是内向

A

      说起内向可能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慢热,可能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但是不会不理人,随着相处时间增加也会开始有正常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在慢热的过程中眼神和表情的交流都是有的。

                        而自闭症儿童眼神上是不跟人对视的,表情上也是没表情或者表现出的是不合时宜的表情。

误区三  认为孩子大一点就好了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以孩子的爸爸居多,认为自己小时候也不爱说话,长大了就好了。如果孩子真的只是内向,长大了都不一定会外向。更何况自闭症这个世界难题呢?

      有相当一部分自闭症是退化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反而退化,一般这个类型的儿童家长不会有这种想法。另一部分自闭症是迟缓型,这个类型的儿童家长很多有这样的想法。

这类自闭症儿童能力随着年龄会增长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力一点点增长,所以抱有一种侥幸,认为孩子大点就好了。但是孩子的这种随着年龄增长所增长的能力是赶不上正常儿童的发展速度的,只会随着年龄增长跟同龄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12岁大脑发育基本定型那么这个差距就会永远定格在这里。正常儿童还会通过学习参与正常的社会沟通,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误区
重视语言认知忽略社交---导致孩子长大也不懂社交
一般来说没语言的孩子发现的最早,而有语言的孩子反而被耽误了。这是也是自闭症为什么是难题的点,早发现的问题严重,问题轻的发现晚,等到了被发现的时候孩子又大了。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就是因为语言没问题。所以家长根本没有往那方面想。可能还有一两个爱好,并且对于感兴趣的东西研究特别透彻,家长还觉得孩子聪明。聪明是一方面,而另一面是孩子的兴趣狭窄。最后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上课不听讲,甚至会影响课堂。更没有跟同学交往的能力。

误区五

刻板运用ABA,强求“标准答案—加重孩子刻板行为

        ABA应用之广泛几乎是所有机构绕不过去的方法,即使不是ABA也是其变种,披着一个新名字新理念,其内核还是ABA那一套,只要是行为训练都是那一套,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我们这么反对ABA,其背后的原理不是一两句能够解释清楚的,但是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全世界范围应用了几十年,训练了成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自闭症儿童,有一个成功案例吗?自吹自擂的不算,什么是成功,标准放到最低——普通人!什么是普通人,就是放到人堆里一眼看过去挑不出来的就是普通人。他的言行举止,看不出什么跟周围人有什么区别,就是普通人。几十年了,几百万人能挑出来一个吗?

        那么为什么他流行呢?煮方便面跟开水白菜,哪个好做?肯定是方便面。ABA也一样好学啊,所以流行与否跟好坏并没有直接联系。

误区六 误以为“融合教育越早越好”—- 给孩子造成压力

很多家长都关心孩子的融合教育问题,而这也是经常产生最大问题的部分。对于自闭症儿童最终目的都是能够进入主流学校,所以很多家长就想“和正常孩子待久了就会好了”,但恰恰反而会因为环境中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社交体验而越来越不好。即使孩子没有明显的不适,自闭症孩子因为缺乏观察模仿他人的能力,因此没有办法进行自然而然的学习,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宝贵干预时间。欺负弱者是动物的天性,照顾弱者是社会的道德。对于小孩子还没有到达道德的层面,所以这类孩子去所谓的“融合”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孤立,往往都是被欺负。即便老师说要照顾谁谁谁,不说还好,还不被同学知道,顶多没人理他,只要老师一说所有人都知道了,肯定会去欺负他。



预约专家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

WechatIMG11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