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无话”板块中,讲述了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开口说话之后就是如何提高语言的水平,我们的板块“从无话”→“到对话”两个板块分别解决孩子从不说话到自如交流的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从无话”板块中,讲述了“能不能说”与“愿不愿说”的问题,如何说的好就是小龄开口说话的第三个问题——“会不会说”的问题。
三、会不会说
这是待孩子说话相关的本能恢复之后,潜能需要开发的部分,包括语言的长度,语言的准度,从被动语言到主动语言再到回合交流,从表达想要的到表达想法再到表达情感。这是传统训练方法训练的全部,有些本末倒置,只训练发音,没有前面的基础作为铺垫,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甚至错误的从气息开始,训练伊始过分的注重语言的准度,会让原本会说话的孩子变得不会说话。对于原本不会说话的学生,刚开始可能我们孩子解决能不能说话这个阶段问题的时候,传统的方法能够教会这些孩子一些简单的发音(孩子不知道说的意义,所以只能叫发音,比如对着卡片教妈妈,孩子不知道妈妈的意义,稍微聪明点顶天的表现就是对着女的叫妈妈),到后期就会停滞,而且多数都是被动语言,都是老师让他说什么他复述一遍,但是这样缺乏坚实基础的发音,后期的发展会严重滞后,训练鹦鹉说话才这么教呢,我们人类高级灵长类生物,通过语言进行沟通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镜像神经元所赋予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怎么能用这样方式进行训练呢,拿足球来说同样都是非洲球员在非洲就踢不出来,到了法国就是世界杯冠军,差距在哪儿,训练方法的高低决定了训练结果的高低。同样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出来的孩子都能回合交流了,传统方法训练出来的孩子也就能够重复一句5个字的话,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我们对于孩子不标准的发音,要先跟后带,同频共振;见怪不纠,及时认可;善意模仿,适度收放。
先跟后代不难理解,其实我们传统方法总想把孩子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拉出来,所以在课程上,他们是以课程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不以孩子的特点出发,而不以孩子的接受能力出发。而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要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类的孩子本来就敏感、防卫心强,所以老师要先进入他的世界,才能慢慢的把他带出来,当然如何把她带出来,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把他带出来,这个方面是比较高深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也是一个度,需要多年的经验来进行把握,根据孩子的状况来进行精确的把控。
只有用先跟后带的方式走入孩子的内心,才能跟他同频,让孩子觉得这个人是理解我的,这个人是跟我能够沟通的,他才有跟老师继续沟通下去,跟老师走出来的愿望,生硬的方式会让孩子稍微打开一点的大门迅速关上。
见怪不纠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说话,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奇怪的语气,奇怪的节奏以及奇怪的发音,这种发音我们俗称宇宙语,很多时候传统的思想认为宇宙语是他们的一个特点没有实际的意义,其实宇宙语是他们要真正说话的前奏,只不过他们整个的大脑和肌肉系统还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说出来的话我们听不懂,但是我们仔细的去观察,发现它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发的音是一样的,也有一些发音较好的学生在家中因为父母带的时间比较长,父母能够发现规律,能够翻译他们说的话,当然我们是不提倡直接翻译的,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别人能听懂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进化自己的语言系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他前期说的不准确,不要去纠正他,但是有做的好的地方,要及时去认可他,这时候他在脑中会形成内啡肽,他会喜欢被人认可的感觉,他也会努力去尝试,让大家能够听懂。当孩子说话已经很清晰,但还是有不够清晰的时候,我们要善意的去模仿,就是模仿他说的比较怪的地方,根据场景和具体的康复阶段有时需要重复他们的话,又是会重复他们意思的正确发音,具体操作也是需要我们专业老师的经验才能判断的,但是一定在表情和语气上是善意的、可爱的跟他开玩笑,这样才不会伤害到他,才会逐渐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说的好像不对,从而逐渐完善的自己。综上所述,首先,一定不要想着去教会他们什么,他们潜能开发出来之后很聪明,需要的不是教;同时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广,孩子的一生需要那么多的东西,我们一样一样的教是教不全的,必须启动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他才能自我学习;其次我们不去纠正他,如果简单的纠正他就好了,那这就不是世界难题了,而且很多家长发现在家里纠正孩子的一些动作行为,可能成功的纠正了一个问题,但是会出现三个新的问题,这个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来详细阐述,这是为什么我们只侧面的,用我们特定的方式,帮助他们自我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
总结
我们常跟家长说孩子的说话就像盖房子,地基决定了楼层的高度,不打好地基直接盖楼,可能一楼盖的很快,但是最多也只能盖到二楼,真正想要孩子已经落后的语言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水平,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方式和步骤,才能发掘出孩子最大的潜能,实现加速超车,追上甚至赶超同龄儿童。
预约专家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