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重点在哪里?

2021-05-07 20:38:56 admin 1

    自闭症儿童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成因的研究结果尚不明确。其核心表现为:口语或非口语的沟通障碍;重复的刻板行为,狭隘的兴趣社会性及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为主要特征。多数自闭症儿童发病与2-3岁之间,其中部分孩子在两岁以前发展几乎正常,甚至有功能性口语,可正常口语沟通。然而部分自闭症儿童口语功能在发病期急剧退化,口语表达越来越少,甚至最后变得无口语表达。部分自闭症儿童即使残留一些口语表达能力,也伴随语言重复,气息减弱以及构音异常等现象。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成了大部分家长追求的重点,甚至有部分家长过度追求孩子口语能力的训练。把口语能力进步作为判断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


    儿童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口语表达只是语言表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人类表达意愿与思想的最主要形式。但是,口语表达并非是语言表达的全部,更不能语言能力发展的全部。无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正视这一点。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训练不仅仅要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更重点要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训练以及其他非口语表达方式能力的构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孩子能能力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呢?

 

    口语能力训练,这里所说的口语能力就是指我们通常指的“说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语音完成需求与思想的表达。对于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诱导式发音、口部运动治疗(口肌训练)、辅助发音等,我们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方法呢?


    第一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对孩子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估。

 

    口语能力评估就是要找出孩子口语发展的阶段性、以及现阶段口语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分别是什么。口语能力评估内容大致可分为:呼吸(气息)、发声(声带振动)、共鸣(共鸣腔)、构音(唇舌下颌等)、发音意愿等方面能力评估。这些内容评估过程中我们就会找出孩子的口语能力异常问题在哪里,也就是限制性因素有哪些,是结构性问题、感知觉问题还是缺乏经验。例如,在评估构音能力时,我们首先要看孩子的口腔的舌、唇、下颌的结构是否异常,功能是否完善。这里我们拿舌头的评估举例:

 

    1、舌的评估我们要确定舌系带、舌头的肌张力等是否有异常状况,如果结构及肌张力等无异常状况。

 

    2、还要看舌头的几种运动形式是否都可以顺利完成并且控制力度得当,舌头的触觉及本体觉等状况;

 

    3、如果舌无结构性异常,也无感知觉问题,那么,我们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缺少语言环境,到练习的机会较少。

 

    唇、下颌的评估亦如此。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评估,我们才能确定限制孩子口语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习优势在哪里,我们需要提升哪些部分。这样训练才能有的放矢,持续改变孩子的口语能力。

 

    第二步,通过评估找出孩子的口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接下来我们就要针对性的设计我们的教学结构与活动

 

    例如很多自闭症儿童口腔结构并无太多异常;但是,很多个案会存在口部肌张力及感知觉异常的现象,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孩子口语发展异常。针对这种类型的个案,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诱导发音也不是辅助发音的方式为孩子做训练,而是要通过感知觉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提升孩子口腔的控制及感受性。另外,有很多自闭症儿童口腔感知觉、肌张力无异常;但是发音意愿相对较低。对于此类个案,如果想通过诱导方式或是口肌训练提升孩子的口语能力。想必也不简单,效果不会很好。那么,很多家长就会有些疑问,那么我们到底用哪种训练方法训练我孩子的口语能力最好呢?答案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 的问题,我们综合考量孩子的能力,我们将孩子口语能力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处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

 

    1、结构性问题以及感知觉问题,当孩子现阶段评估结果显示,口腔结构(口腔生理结构及肌张力等)及感知觉问题是目前训练重点,我们就要从口部运动治疗方向改善孩子的口腔发展问题,因为这是第一位的因素,因为当我们的“硬件”结构都有问题是,还期待功能上有很好的表现,不太现实。

 

    2、发音意愿问题。当第一层次问题对于当前口语能力发展还“OK”,这时我们要考虑发音意愿,这一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应用行为分析中的一些理论通过诱导或是强化的理论寻求解决方案。

 

    3、口语经验问题。当前两个层次的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孩子依旧无法通过口语表达,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辅助发音及诱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发音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自闭症儿童口语能力的时候我们很少只用一种方式训练,因为多数个案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结构性问题、或是单一的感知觉问题等,往往影响口语发展的障碍是多因素交叉存在的。我们训练时要有所侧重,又要照顾整体的发展。因素分析在这个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你要分得清楚。哪些问题是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是次要因素。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训练重点。

 

    以上是训练孩子口语是主要的方向与尝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觉得用在大部分孩子身上是有效的经验之谈,各位家长和老师可以去尝试。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步、也我们在给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训练口语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前也执迷不悟的走了很多弯路;就是与认知、感知觉与运动老师的沟通以及目标上的“协调”。

 

   很多时候,我们执着的为孩子训练口肌、各种形式的诱导与辅助,然而孩子依然走到“瓶颈期”。冷静思考正常孩子发展的脉络。一个两三岁或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口语发展还会有瓶颈期?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的成长“一天一个样”,然而自闭症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却被死死地卡在一个“梗”上。当语言老师与感统老师与认知老师互相“碰撞”再互相“融合”,再次碰撞、再次融合。一次一次的争执与认同之间,我们发现,其实不是孩子被某种能力卡住了。而是我们训练老师自己把自己卡死在一个“胡同”里。因为我们太想让他出口语了。我们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整体发展。当孩子的大的运动控制都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却要求舌头控制的“形式丰富,稳定有序”;当孩子全身的本体觉发展失衡的时候,我们却要求下颌的咬合控制“有张有合,力度适中”,当孩子的全身触觉异常敏感,我们却要求口腔“泰然自若,感知准确”,我们的努力追求的就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理解特殊教育解决的是家长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家长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是一回事吗?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