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位曾经的自闭症儿童过了33岁的生日,他可能并没有那么出名,但是他的家人为了他创立的机构却很有名。这个机构在他生日这一天公布了很多他现在的照片,出于尊重不过多评价现在的状况,但是看过的人也从照片种应该了解现在的状况了。

       为什么说是曾经的自闭症儿童呢,因为他在20多年甚至30年前也跟现在很多的自闭症儿童一样处在康复的黄金期甚至钻石期,在最有希望得到康复的年纪没有得到最好的康复,也就造成了他呈现出照片中这样的状况。

       同样在那个年代有个别儿童是幸运的,当时贺老师还在学校做班主任,班里时不时有一些这样的孩子,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当时自闭症还不为人所知,社会以及学校还可以接纳他们,所以他们可以遇见贺老师,走向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也正是因为有了做班主任期间是不是遇见的这样的孩子,也让贺老师逐渐的走上了康复自闭症儿童的道理,贺老师常说:“改变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

       30年,那时我们刚改革开放,多数家庭还在看黑白电视,什么手机,电脑更是听都没听说过。小汽车给人们印象除了觉得那是不属于不同百姓的东西也就是爱开锅,当时的火车从四川开到北京需要3天两夜,但是30年前ABA确实是当时最先进的方法。30年过去了,上面提到的物件已经突飞猛进的发展了,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可训练方法还是30年前的,难道这个行业就不发展了吗?不,这个行业一直在发展,只是ABA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太强了,作为一个机构一个从业者做ABA门槛是很低的,所以当一个东西大家都在用的东西,就算使用者直到他不管用,但也不会跳出来说他不好用,个中原因自然不必多说。

    那么难道这30多年ABA本身就没有进化了吗?我相信当然有。但是一个东西他的根本不变,再怎么进化永远都有他的局限性。就比如BP机,近日看新闻说日本最后的寻呼台要关了。当年的BP机是多么的风靡全球,从最早的数字的,到后来的汉显,就算它发展出彩屏,语音留言功能又如何呢,其根本决定了手机的先进性必将取代它。正因如此,所以才发展出了例如地板时光、丹佛模式等从根源上就出发点不同的新方法。 



那么ABA根源性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方法与ABA的区别就在一个是以孩子为重的人本主义,另一个是以课程为中心的行为主义。

      首先自闭症儿童公认的是各不相同,虽然我们多年的成功经验发现他们从开始到最终脱帽,走过的路大致相同,但是脾气秉性,爱好,以及深层的心理及发育都各不相同,授课需要很大的灵活性。

需要根据孩子的状况适时调整内容,进度,难度,以及信息量等各维度上一个度的把握。而且他们起初不会说又即敏感,身体及心理变化速度很快,大着说近期的身体状况,中着说来上课之前家里法神的事情,往小了说课堂上跟别的小朋友之间的互动,都会在他们上将这这些反应放大,并且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课程不仅是要定期调整,还要求在课堂中都要时时调整。

      而这一切ABA根本做不到,贺老师的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由内到外,从深层的改变开始,讲求人本,以孩子为中心,课程随着孩子改变,将求兴趣出发场景化教学,比如孩子对车感兴趣就教孩子车,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我也是这么做的为什么就不管用呢?当然,这里像刚才所讲的那样还有很多度的把握,孩子遇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自闭症的儿童,就像我们遇见喜欢吃的东西一样,虽然吃的时候不觉得,吃完之后会觉得撑,会觉得不消化,孩子的大脑也是,特别是这类孩子的大脑,本身就容易累,家长看孩子求知欲那么强就使劲教,会累着孩子大脑的,所以要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够难掌握的了,还要在不打击孩子积极性的同时结束,还要让孩子保留兴趣,这里面的门道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经验,家长只有自己孩子这么一个参考样本,不仅要方法得当,技巧得到,度的拿捏恰到好处,这几乎是是做不到的,就算有大量经验没有一定的机缘与悟性也很难做到,就像开篇讲到的那位家长,做了30多年了依然没有摸到门道,那么好做还是世界难题吗?。而ABA完全是按照书上要求去做,今天的任务是叫爸爸,那就一直教孩子叫爸爸,不管孩子生理上以及心理上能否接受。而教出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刻板点的孩子,你让他叫爸爸,他会说:”叫爸爸。“聪明点的还知道见到男的就叫爸爸。曾经我们这里一个孩子刚来的时候,拉着一个女老师,跑向另一个男老师,边跑边说:”爸爸爸爸,我找到贺奶奶了。“就因为那个女老师发型跟贺老师一样,然而贺老师跟他爸爸就在他面前,这已经是我们见到所有经过一年以上ABA训练的孩子里最好的表现了。

ABA的训练方法,不适合汉语

    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英文语言与中文语法的区别了,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擅长,但是从很多经典译制片以及翻译的外国小说里感到虽然听的是汉语,看见的是汉字但都觉得怪怪的,这就是根源上的差异,就像上面提到的什么都要讲根源。

     其实英语的单词拼读方式与我们就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在读格林斯潘教授(地板时光创立人)的《学习树》中的一个例子中悟到的,这个例子讲的是一个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单词拼读中重音落在哪个音节,多音节如何拼读都是障碍,而这就是我们与英语最大的区别。我们汉字发音都是单音节的,而英语有单音节,双音节,甚至5个音节,不同的音节重音落在哪儿,也都是有讲究的,那些音节可以像北京话一样吞音也是有讲究的。

     而汉语没有音节的概念,有声调的概念,所以外国人虽然精通汉语,但还是听着怪怪的,就像一个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说出来的北京话还是不地道。

     正因为ABA是英文发音方式为根本的训练方法,所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看很多ABA教学的视频发”妈“这个音老师都是张大嘴字正腔圆的说:”mu~a",我也终于明白了以前一个经过ABA训练的孩子倒水的时候想说”倒“这个字的时候会说:“da~ao”

     所以说根本不可能教好,因为从根上就错了,这件事上外来的和尚念的经是真听不懂啊。

ABA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不知道是ABA只注重语言,还是多数家长只注重语言,也有可能是二者相互作用正向增益的结果,结果就是ABA除了一下自理能力的训练,大量的就是语言训练。

    首先对于自理能力,按照镜像神经元的理论,这是孩子的本能,是DNA里带的,小猫为什么喜欢玩儿毛线球,往上数多少代作为宠物都不用自己捕食了,刚断奶的小猫抱回家,没有别的猫教他,它就喜欢玩儿毛线球,这是在为将来长大了捕食做练习。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所以孩子也一样很多自闭症儿童因为发育迟缓很大了大小便等基础的自理还是问题,我们用潜能开发的方式激活这部分镜像便是,将大脑比作一个硬盘,孩子很多最基础的能力已经写到硬盘里了,只是不知道储存的位置,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的大脑能够寻址到这些存储的位置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从新教呢,我们的大脑不是硬盘,比硬盘复杂得多,行为也负责得多,就拿上厕所来说,首先需要感知,要跟感觉系统连接吧,其次要憋得住吧,需要跟特定肌肉连接,然后才是告诉家长上去厕所,或者自己去厕所,这都是一套复杂的需要身体以及大脑各个机能连接的过程,我们人的成长过程,不是要拥有这部分的“程序”,而且连接个技能以及调试这个“程序”,而强行教是从新编写“程序”,老师教的哪有大自然的进化来的完美。

    说话也是同理,需要从基层的能不能说,到愿不愿说,最后才是会不会说。关于如何说话有其他文章已经阐述就不再展开,文章结尾会有相关链接。说话可能比自理复杂一些,但是说话就好比编程,本来大自然给我们的是一个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很简单,因为对于普通人确实说话不难,对于这类儿童方法对了也没有那么困难,但是ABA这种方法,从最基本的吹气开始训练,发声开始训练,就好比用汇编语言写程序,非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非认为孩子不说话是嘴的问题,口肌训练,口周按摩,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嘴的问题不能说话的,包括聋哑人。

    吹气需要练习吗?反正我见到的孩子给他一个吹泡泡的玩具,我们老师吹几下,他们原来这个是这么玩儿的啊,你看吧都会吹气,没经过ABA训练的,经过ABA训练几个月都不会吹气的,瞬间都会吹气了。发声也需要练习吗?孩子不会哭不会叫吗?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吹气、发声跟ABA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追求的结果是一样的,孩子本来有的技能,非要废除掉按照ABA的方式教一遍?还是那句话我们人是大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品,再造的肯定不如原装。


    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这些阶段就像是我上面章节讲到“程序调试”的过程一样,自身能力的增长与心理的发展,自信心的提升,特别是内心你的打开,接受外界信息的增多,感知外界的范围加大等,各方面的提升肯定是不匹配不同步的,有的快有的慢,就会有异常,需要自身磨合,这就产生了很多的阶段。最开始是自我意识的出现,就会出现情感反应期,可以理解为,孩子高兴的时候笑会很爽,心理不舒服的时候原来可以通过苦来发泄,所以这阶段,孩子喜怒无常,一会开怀大笑一会儿嚎啕大哭。当自信心大增,能力认知没达到的时候,我们看他就是自我膨胀;自我意识再度增强,有了占有意识的时候就买买买;对外界充满无限好奇,想去探究的时候就会暴走,等等等,只有经历了以下这些阶段之后,才会有更深层的交换意识,选择意识,才会出现社交。(在我们这里康复训练的孩子最终恢复社会功能所经历的各阶段附在本文最后)

     但是ABA是以课程为中心,不管是以课程为中心还是老师为中心,自我意识都会越训练越弱,所以恢复社交绝无可能,ABA的交换训练,都是你把这个东西给我,我把哪个东西给你,这就叫交换了?我特想找一个ABA训练师,我把曲别针给他,然后他把他家房子给我。交换最重要的条件是等价,交易双方都觉得值,孩子要在心目中有个价值衡量才能决定交换不交换。单纯的让孩子把手里的东西给老师,老师把东西给孩子,这里面不仅孩子没有自我意识的提升,而且是完完全全自我意识的丧失,多可悲啊。还拿到视频里去作为训练效果来宣传。

     经常有我们这的家长很生气的说,贺老师气死我了,孩子开始撒谎了。贺老师都会说:“好事啊”,撒谎可是很需要能力的一件事情。《人类简史》这本书前些年非常热门,里面讲到人类的祖先不是所有智人种类里最强壮最聪明的,为什么我们最后胜出了,因为人类可以构建虚拟的东西,国家,宗教,公司,货币都是虚拟出来的一个共同认知,正因为能构建出虚拟的东西,人类的祖先才能组织出社会,别的人种再聪明再强壮最多组织150人,人类的祖先靠着虚拟的东西能够组成成千上万的队伍去跟每一个150人的团体打仗,能不赢吗?所以撒谎是孩子出现社会功能的标志。请问那些老师让叫爸爸,就说:“叫爸爸”的孩子能吗?



我们的优势

    人本主义课程,根据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堂课的期间,都随着孩子进行调整;丰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不是教出来的,世界那么多,技能那么多,知识那么广,一样一样教什么时候是个头,让孩子有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是最关键的,家长经常会说,这个歌没教过他怎么就会唱了,这句话没教过怎么就会说了,这个字没教过怎么就会认了。这就是孩子自我学习的不一样,教孩子有时有晌有抵触,自主学习东西才是自己的,结合自我意识,学的同时思考,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只有内在的提成,再能承载更多的外部变化,头型的变化就是例子,文后有链接,如果觉得打了马赛克看着不清楚,图片太少不过瘾,觉得太神奇不可思议,有疑惑,或者是想知道自己的孩子还能不能改变会变成什么样,都欢迎中心,我们坐下里好好的结合过往案例,接触疑惑,顺便告诉您,您家的孩子如何才能有这样的变化,如何才能从无话到对话,从边缘到校园。

    当然虽然带孩子来让专家看一看是免费的,但是首先需要约个专家的时间。了解具体流程点这里

写在最后


自己在家训练可以吗?

    虽然ABA也好,地板时光,丹佛模式也罢都不是针对汉语的特点去写的,但是网上还是有一些按照我们东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重新的解读,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还有三点需要着重提醒,自己教孩子的危险性与局限性。

★1.中国有句话叫“易子而教”,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孔子、陶行知、蒙特梭利、苏霍姆林斯基……哪位能够叫出他们孩子的名字?因为没有一个有名气的,大教育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易子而教是千百年的教训与经验,成功的不是没有,凤毛麟角。

 2.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因为老师是老师,家长是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不能混淆,一旦混淆首先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心会更加封闭,其次老师的优势与家长的优势会同时消失。所以我们提倡的,也是恢复效果好的家庭做到了的,就是家校配合,这里所说的配合不是让家长在家里完成机构布置的训练任务,这就错了混淆了,我们要家里做到的是各阶段的配合,家里的亲情等机构给不了只有家庭能给又是孩子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机会成本,3岁以前是孩子康复的钻石期,钻石期内孩子的进步非非常大;6岁以前是孩子的黄金期,走入校园的概率会非常大;再往后不仅大脑更加定性,就算恢复得很好,现有入学制度也不允许了。所以从2岁多发现,到6岁,也就短短4年时间是能够改变孩子此生的时间窗口,错过了这个窗口结果就会像本文最开始提高的那个孩子一样。所以无论自己教,还是找机构,走错了,错过了时间窗口,一年之差就会让孩子走向不同的道路。

相关阅读

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

上学所需具备最重要的能力

潜智课程家长配合事项

部分学生头型变化

下面是在我们这里康复训练的孩子最终恢复社会功能所经历的各阶段


1.情感反应期

漠然无畏期

分离焦虑期

无辜哭闹期(半夜、小事、违愿)

无辜开心期(小事、无事、傻笑)


2.大脑修复期

沉睡修复期

类时差期(不睡、少睡)

精力旺盛期(多动、不吃不喝)

3.情感完善期

恋母仇父期(或者仇视曾经养育他的祖父母)

亲师期

亲父期

关注他人期

同情心理(同理心、爱心)

5.自我膨胀期

自我中心期

占有欲期(抢抢抢、买买买)

多动期

暴走期

暴力期(原始、中级、高级、语言)

制高点期

老子天下第一

自信建立期

6.大脑活跃启动期

泥鳅期(逃跑、打滚、顺溜)

犯坏期(干坏事、捉弄人)

拉帮结派期

耍心眼期(试探、碰撞、狡辩、认错)

7.人际交往期

关注人物期

试探交往期(若即若离、打摸、追随追逐)

异龄交往期

同龄交往期(示好、追随)

主动交往期(同频、结伙、帮派)

出谋划策期

引领同伴期(胸怀)

8.规则道德期

打破固执期(同意商量)

明理期(模拟游戏期)

试探红线期

承担责任期

遵守规则期

进化道德期

预约专家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

WechatIMG11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