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测体系
在我们的方法中,评测体系不仅起到评估自闭症儿童的现实状态,而是制定个体课程计划过程中决定性的自变量,是我们的闭环反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首先我们将自闭症分为功能性自闭症和器质性自闭症。器质性自闭症指大脑受遗传基因等因素影响出现发育不良或者严重的萎缩的情况,而功能性自闭症是指医学鉴定没有遗传性的发育不足或者严重的不可逆的病变。在我们的实践中接触了超过100例的自闭症儿童,只有一例属于器质性自闭症,而其他自闭症儿童都是功能性自闭症,我们的方法对于12岁以下的功能性自闭症都有十足的把握成功转化。
国际最新理念(地板时光,丹佛模式等)和我们的实践经验都认为每个自闭症所表现出来的情况都不同,而公认为通向最终成功的唯一的原则——循证实践原则所强调是一人一方案,并且方案要针对每个患儿的反馈进行调整,因此自闭症的转化方式就是不定式。而国际通行的方法只是提供了固定的方式方法,强调了要通过孩子的反馈进行调整却没有提出符合这套理念的评判标准和调整原则。这里面就存在了一个悖论,到底针对一例自闭症应该用什么方法呢,难道要每个方法里面每一个细则都试一遍?还是将一个经验丰富的训练师进行判断的所有经验,进行量化并程序化为标准的量表,成为自适应课程系统中的一部分。如果是前者,那么我认为对于自闭症群体国际最新的理念是理论上有效的,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试错”的实验过程可能会使之最佳转换期被延误。即试到合适的方法了,孩子的情况也变了,因为自闭症是永久退化型的疾病,甚至有的细则所提倡的方法可能会加速个案患者的退化过程;如果是后者更为适用,那么我们现在的方法就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潜智树人现行方法就是已经走过了凭借经验先组合出针对这名儿童特点的训练方案,并且通过训练时患儿的情况适时调整的这一阶段。
我们在多年的上百名成功案例中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出生成长过程是有一些共性的,据此可以将表面上所呈现出类型各异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分类;其次,根据长期以来积累的相关文字记录和影像记录,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反复研究发现,同一类型的自闭症在康复转化过程中是分阶段的,是上升期与平台期交替出现,通过平台期的显著特征进行分级,而这些工作是国外尚未实现,究其原因是昂贵的人工成本阻碍了他们在实际案例上的积累。通过上述研究总结出一套量化分级分类表,通过量化表的各项指标和课堂指标的反馈创立了一套能分类、能分级的自闭症评测体系,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具备将各种方法有针对性的用到各类患儿身上并且产生效果。这一成果的直接作用是,不仅使教育康复过程有显效,而且大大缩短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转化期。
二.课程体系
纵观自闭症转化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时代,例如ABA;通过长时间的循证实践,才发现了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时代,以自闭症儿童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发现和激发出其主动要素为核心。例如地板时光、丹佛模式等,此类方法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儿童的感受,强调趣味性和自主性,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学成才”。形式上从具象化的操作细则,演化到了模糊化的操作总则。但是,因为由大学和研究机构所推动的技术革新是自上而下的,理论上的方法出来了,还需要实施人员不断地通过实践将设计出的操作点联结成完整的操作内容和细则。而基于我们的方法多年来的成功转化经验,我们已经完成了循证实践的全过程,完善了操作内容和细则。同时由于研究机构主导的技术革新,形成每一流派都专注于自己研究范围内的方式方法,而转化过程的内部有机联系被“专业化”地割裂成很多部分,有的方法负责培养认知,有的负责情绪,有的负责动作或者语言等等,这样就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各流派还需要一个融合的循证实践过程。而我们的方法,不拘泥于某一单一领域,研究教育方法的同时融合了心理学和医学的研究进展。
我们的方法,在理念上是让孩子的潜能被激活,让他们快乐成长;在指导思想上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鼓励为原则,以兴趣为出发,以自主为目标,以强化刺激为手段;在具体授课方式上,我们采用跟随、模仿、夸张、生动等方法给儿童营造一个“玩儿”的氛围,避免他们有一种被训练的感觉;在具体内容上我们采用感统,ABA等方式和器具,配合我们的授课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贺老师多年经验总结的“锦囊(通过模糊程序处理以后标准化非强制性的应对方法)”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让儿童跟随课程。
我们的转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训练为诱导期,主题为“快速激活本能”:在该阶段内,我们通过从兴趣出发,跟随,模仿等具体教学手段,达到与孩子“同频”,使孩子能够初步打开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接纳、信任老师,将感兴趣的事物集中在机构范围内。
第二阶段的训练为提升期,主题为“打开身体潜能”:此阶段内主要提高孩子心肌功能和脾胃功能的同时,保证大脑血氧供给;完善前庭觉的功能,提升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第三阶段的训练为拓展期,主题为“社交能力的恢复”:由于我们的理念中要自闭症儿童具备社会化的转化,此阶段主要提升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第四阶段的训练为巩固期,主题为“全部本能的激活”:此阶段主要提升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完善上述阶段的所有能力。
目前正在研发通过模糊数学,基于儿童分类分级量表,结合儿童实际年龄,可通过阶段性评测得分实时修正的训练计划制定系统。
三.师资体系
我们的方法,与国际上的其他方法明显区别之一在于师资培训和师资体系的建立的这一部分。鉴于ABA在中国演化成“中国式”ABA这一结果,所以无论什么先进理念,没有具体的执行方式,给了执行者太多的发挥空间,最终还会走“中国式”ABA的老路。再好的方法、设计理念最后的执行环节如果没做好也是无法取得最终效果的。
我们的方法完成了教师由经验性教学到标准化教学的进化。
所以在具体内容方法上尽量的全面细致的同时,我们建立了一套教师的选拔、培训、实习、上岗体系,使他们能够在课程中,技巧上熟练的使用课件的同时,知道何时给予儿童何种鼓励与强化刺激;面对相应的情况,能够知道什么时候用哪个锦囊。内在里,有爱心,发自内心的面带笑容、关心体贴儿童,而不是机械式的表面上的笑脸。
预约专家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